刊名:新文学史料
主办: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
主管: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ISSN:0257-5647
CN:11-1283/I
语言:中文
周期:季刊
影响因子:0.1165919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1992版);北大核心期刊(1996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0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1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7版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1998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1999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0-2002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3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4-2005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6-2007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8-2009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0-2011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2-2013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4-2016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7-2018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9-2020);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;中国科技核心期刊;期刊分类:中国文学
期刊热词:
史家拍案
一、意义重构的关键:唤醒人的“伦理觉悟”
二、意义重构的中心指向:关注人的存在价值
三、意义重构的重要途径:革“死文学”为“活文学”
文章摘要:晚清以降,在传统文化、传统意义系统出现剧烈震荡时,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界既批判传统思想,又结合"国家民族的改造"目标,提出了意义重构的问题,旨在"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",并建构起一整套具有现代性价值的意义系统。这不仅呼应了时代变革的诉求,而且成为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发生的逻辑基点。陈独秀、胡适等人大力倡导"文学改良""文学革命",重点是关注新文学在价值层面、意义层面上的整体转换,期待新文学能够在这两个方面发生根本性的转变:一是超越传统的"文以载道"的意义约束,表现现代中国人对个性解放、人格独立及精神自由的向往;二是通过文化反省与批判,赋予新文学现代性价值的意义内涵。这就使得中国新文学在发生之际就表现出给予现代中国人的性格、心理和精神等诸多领域高度关注的创作特点,展现出向民族文化性格和心理结构深处开掘的创作走向,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价值创作理念,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现代转型和发展。
文章关键词:
论文分类号:I206.6;K252
文章来源:《新文学史料》 网址: http://www.xwxslzz.cn/qikandaodu/2022/0210/528.html
新文学史料投稿 | 新文学史料编辑部| 新文学史料版面费 | 新文学史料论文发表 | 新文学史料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新文学史料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