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名:新文学史料
主办: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
主管: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ISSN:0257-5647
CN:11-1283/I
语言:中文
周期:季刊
影响因子:0.1165919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1992版);北大核心期刊(1996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0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1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7版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1998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1999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0-2002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3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4-2005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6-2007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8-2009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0-2011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2-2013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4-2016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7-2018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9-2020);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;中国科技核心期刊;期刊分类:中国文学
期刊热词:
史家拍案
多维视角的另一个表征在佛教,谢灵运对于《大般涅槃经》汉译本有精彩的润色。据平田昌司教授研究,《悉昙藏》中“谢灵运云”“谢居士”等,都是谢灵运涉及梵语的著作《十四音训叙》之佚文(周一良先生、张伯伟教授以为是慧叡之作)。此外,据新罗崔致远《法藏和尚传》所云,《华严经》也有谢灵运的润文。若加上《日本国见在书目》著录谢灵运《游名山志》,日本空海《文镜秘府论》对“康乐公”的文章之赞,均足以证明谢灵运之盛名远播东亚。
本文转自:光明日报
霸主刘裕与谢灵运的关系,必须置于晋宋之际“江南社会从一个时代进入另一个新时代”(川胜义雄《魏晋南北朝》)大框架思考,并不是简单的“利用旧贵族”与“屈服于皇权”这样二元政治学逻辑可以涵盖。特别是刘裕不念旧恶,对于谢灵运在政敌刘毅麾下任职一事几乎毫不在意,在晋宋嬗代之后,立刻任谢灵运为散骑常侍、太子左卫率。如果我们审视谢灵运在刘裕去世之后所作的《武帝诔》“九有同悲,四海等哀”等词句,可知其绝非为文造情。
淝水之战后第二年(385),北方战火未消,鲜卑族慕容冲即皇帝位于阿房宫,是为西燕元年;拓跋珪被大漠诸部大人推为盟主,积极准备重建代国;一代氐族雄主前秦苻坚怀着遗恨,被羌族姚苌缢杀于新平佛寺;而东晋北府兵大将刘牢之正在黄河两岸与慕容垂往返鏖战……就在这风云变幻的公元385年之中,南方风景旖旎的会稽郡,一个男孩呱呱坠地,他就是谢灵运。出生旬日,谢安去世;四岁,祖父谢玄去世,也许在谢灵运的童年真实记忆中,两位谢家大名士的身影是模糊的,但“真实记忆”与“被记住的事”是两个维度的存在,谢安与谢玄风流倜傥的身影在“被记住的事”这一层面上,牢牢地贯穿了谢灵运的一生。
谢灵运流星般的一生,经历了东晋、桓楚、刘宋三个朝代,前后七个皇帝(东晋孝武帝、安帝、恭帝,桓玄,刘宋武帝、少帝、文帝)。其中,东晋与刘宋的区别之一即在于,武人皇帝刘裕建立的“军事政权”刘宋,反而从本质上比贵族司马氏东晋更加爱好文学。南京大学图书馆藏胡小石《中国文学批评史》稿本谓此时“夫重视文学,一变而为贵今贱古。”实际上,文学第一次从官方制度史意义独立于儒学、玄学、史学之外,正是宋文帝元嘉十五年设立的“四馆”。
谢灵运出生的这个东晋十六国,属于典型“中国的中世”(内藤湖南语)的初期。在这波澜壮阔的中世时代中,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中最长的两篇作品——《撰征赋》与《山居赋》,分别代表了南朝高级贵族谢灵运的事功与自我,是解读构成多维视角下的谢灵运的重要篇章。
其中《撰征赋》的创作背景,是义熙十二年(416)八月,刘裕统北伐大军离开建康;九月,刘裕到达彭城,分兵四路北伐;十月,先锋王镇恶一路收复洛阳,刘裕上表建康朝廷,要求修西晋五陵。在这个时间节点上,谢灵运奉东晋皇帝之命,赴彭城劳师。《撰征赋·序》说相国宋公“敬戒九伐,申命六军”“曾不踰月,二方献捷。宏功懋德,独绝古今。天子感《东山》之劬劳,庆格天之光大。”如果从晋军彭城出发到攻克天下之中的洛阳计算时间,的确是“曾不踰月”。赋的正文写道:“惟王建国,辨方定隅,内外既正,华夷有殊。”可见谢灵运认同刘裕北伐是为了胡汉大义的“大天命”(此概念参考童岭《义熙年间刘裕北伐的天命与文学》)——正是这座彭城,是他的祖父谢玄在淝水大捷之后,第一时间意识到其战略意义,快速领兵进驻,准备以此为北固黄河,西攻洛阳的根据地——可惜壮志未酬,不久谢玄被转任会稽内史。谢灵运来到当年爷爷为了实现匡复中原的阵地,怎能不由心生感慨呢。
元嘉三年(426),建康朝廷再次发生巨变,宋文帝刘义隆登基,翦除了徐羡之等人,年过不惑的谢灵运被征召为秘书监再度入京。虽然“心中感到一种不可言喻的喜悦”(叶笑雪《谢灵运传》),但是纵情丘壑和极度期盼事功的他,对文帝交代的本职工作——修撰晋史之事并不上心,只是“粗立条疏,书竟不就”。后来又与新的宠臣发生矛盾,再度被外放,临离开建康前,他写下了《上书劝伐河北》,在这篇上书中,谢灵运展示了他对北方十六国后期局势的精准判断,尤其是对铁弗匈奴与拓跋鲜卑的国力分析(徐冲《观书辨音》)。他恳切地劝宋文帝:“观兵耀威,实在兹日。若相持未已,或生事变。”实际上,上书两年后的元嘉七年,宋文帝就真的开始了他第一次“封狼居胥”的北伐。
文章来源:《新文学史料》 网址: http://www.xwxsl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29/562.html
新文学史料投稿 | 新文学史料编辑部| 新文学史料版面费 | 新文学史料论文发表 | 新文学史料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新文学史料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